登录 注册  |
创造力——当东方遇上西方
暂无评分 作者:刘诚,许娜娜,吴恩泽编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ISBN:978-7-220-09894-9 中图分类:G305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理论 > 科学发明、发现研究(创造学)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封面 版权页 总序 序言 创新实现梦想 前言 供稿人名单 目录页 第一章 创造力:一次东西方之交汇 1.引言 2.焦点和构造 3.东西方之交汇:何时?何种方式?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个体创造力与文化 1.引言 2.共同创造力与个体创造力 3.文化投资 4.创造力支持 5.文化约束 6.内隐理论 7.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创造力:发展和跨文化问题 1.引言 2.发展问题 2.1 什么是创造力 2.2 认知和发展 2.3 意动与发展 2.4 环境与发展 3.跨文化议题 3.1 定义 3.2 文化背景与创造行动的数量 3.3 文化对创造力的表达 4.综合发展观点与跨文化观点 4.1 发展过程中文化对创造力的定义 4.2 文化在发展中影响创造力产出数量的方式 4.3 发展过程中文化对创造力的引导 5.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国人的创造力:超越西方的视野 1.引言 2.创造力:个体和社会现象 3.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造力概念化 3.1 中国创造力的外显概念 3.2 中国创造力的内隐概念 4.创造力的价值与中国人创造力表达的领域 5.中国的社会化目标和实践以及创造力发展 6.中国人创造力发展的水平 7.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提高创造力为什么在亚洲课堂上存在矛盾? 1.来自伊丽莎白的一封信 2.教育中的异常 3.东方学习的本质属性 4.东方学习的文化内容 5.提高创造力为什么在亚洲课堂上存在矛盾? 6.课堂创造力文化模型 7.儒家学习传统的专制属性 8.《死亡诗社》的启示 9.在亚洲课堂上培养独立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造者 10.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创造力与创新:以华人社会为重点的东西方之比较 1.引言 2.创造力——一种文化现象 2.1 什么是创造力:一种人格特质还是社会过程? 2.2 创造力测量的普遍标准 2.3 东西方创造力观念的差异 3.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 3.1 教育环境中创造力的跨文化研究 3.2 工作中的创造和创新 3.3 组织创新的跨文化分析 3.4 综合分析教育环境中和工作环境中的创造力研究 4.总结 4.1 创造力的内隐理论与创造力表现的测量 4.2 中国文化与创造力 4.3 动机因素和认知因素的相互作用 4.4 创造力——终生的表现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华人社会从传统教育到创造力教育的进步 1.引言 2.华人传统教育遭受的批评 2.1 教育理念 2.2 学校课程 2.3 教师与教学方法 3.对华人社会创造力的担忧 3.1 华人的创造力概念 3.2 创造力评估 3.3 创造力的跨文化比较 3.4 教师与教学方法 3.5 学校文化 3.6 创造力发展计划 3.7 对传统华人文化的不同看法 4.创造力教育 4.1 正式课程改革 4.2 学校管理的改革 4.3 教师培训的改革 5.创造力改革之路将面临的挑战 5.1 正式课程和实施课程之间的差距 5.2 给将来研究的建议 5.3 创造力教育的华人模式 6.总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华人学生创造力的挖掘与培育 1.引言 2.为什么华人学生的创造力还处于“卧虎藏龙”的阶段? 2.1 过于强调智商而忽略创造力 2.2 重视外在动机而忽略内在动机 2.3 强调知识来自权威的传授,忽略意义的主动构建 2.4 强调竞争表现、孤军奋战,忽略团队合作、知识分享 2.5 强调考试结果,忽略学习过程 2.6 重视纸笔测验、记忆背诵,忽略真实评量、多元表现 2.7 支持乖男巧女、标准答案,排斥好奇求变、独立思考 2.8 重视创造力知识的传授,忽略创造过程的体验 2.9 强调努力认真,忽略乐在其中 2.10 重视创造力的言教要求,忽略潜移默化 2.11 重视学科本位,忽略课程整合 3.如何挖掘华人学生的创造力? 3.1 从学生的多元成就,挖掘创造力 3.2 重视基于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力测试 3.3 强调积极创意生活方式的评估 3.4 强调创造性文化(包括动机氛围)的评估 3.5 重视守门人对创造力的影响 4.如何培育华人学生的创造力? 4.1 积极建立创造力的价值和态度 4.2 塑造创造性生活方式 4.3 以多元智力为建构培育创造力 4.4 采取汇合取向和科际整合取向研究创造力 4.5 逐渐形成创造性文化 4.6 选择合适的创造力守门人 4.7 包容、尊重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4.8 强调创造过程及乐在其中的体验 4.9 将创造力融入各科课程与课程综合 4.10 创造力相关技能与特定专业领域技能并重 4.11 同样重视多元与真实、个体与团队、过程与产品的评估 4.12 牢记“上行下效”比“掌控管教”更有效 5.总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一个多元文化视角的开端 1.课堂里的创造力社会心理学:多元文化视角的开端 2.背景简介 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操作化 4.基本研究范式 5.同感评估技术 6.创造力“杀手”——创造力文献回顾 7.针对上述破坏性影响提出的一个机制 8.典型美国式课堂的蓝图? 9.迈向多元文化视角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创造者眼中的美:从心理学和跨文化视角记录孩子们对绘画艺术的理解 1.引言 2.框架:世界-艺术家-图画-欣赏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1 何谓艺术?何谓艺术家? 3.儿童作为创作主体 3.1 孩子们何时会作画? 3.2 孩子们为何绘画? 3.3 孩子们画的是什么? 4.儿童作为欣赏者 4.1 中国香港-英国的孩子们对不同艺术流派的反应比较 5.创造者眼中的美:孩子作为艺术家和欣赏者 5.1 儿童欣赏者眼中到底是什么? 5.2 儿童作为艺术家和欣赏者 6.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蓝苹果和紫橙子:当孩子们像毕加索一样绘画 1.儿童是否具有创造力? 2.什么是创造力? 3.我们怎样才能保持孩子们的自发性? 3.1 刺激 3.2 机会 3.3 自由 3.4 时间 4.自发性和社会责任应该同时并举吗? 4.1 时间和地点 4.2 他人和自我 5.艺术之外的领域 6.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新加坡创造力教育:一个培养建设性创造力的框架 1.简介 1.1 反思 1.2 结构 2.新加坡创造力教育概述 2.1 城市岛国 2.2 20世纪70年代以前 2.3 20世纪80年代 2.4 20世纪90年代 2.5 21世纪初 3.建设性创造力 3.1 总体框架 3.2 个性化框架 4.新加坡教育的启示 4.1 对话 4.2 友爱环境的积极效果 4.3 干预 4.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通过音乐激发创造力 1.简介 1.1 日本的音乐创作问题 1.2 音乐创作的认知法 2.自由音乐框架内的音乐创作 2.1 例1:运用日常物品描写春天 3.常规音乐框架内的音乐创作 3.1 例2:制作原创节奏合奏 3.2 例3:运用呼喊回应结构(call-response structure)创作一首简单的旋律 3.3 例4:通过动机操纵对熟悉的乐曲进行改编 3.4 例5:通过借用借鉴其他曲调的思想对熟悉的乐曲进行改编 4.结论:“音乐创作很简单”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创造力和多元智能:DISCOVER项目与研究 1.研究和理论:创造力与智力? 2.DISCOVER项目与多元智能 3.问题解决:融合创造力和智力的关键概念 3.1 评估 4.培养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1 人才培养条件 4.2 课程和教学策略: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儿童培养才能? 5.DISCOVER课程框架和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 5.1 研究方法 5.2 研究结果 6.东方的DISCOVER模型和创造力 6.1 中国大陆的DISCOVER项目 6.2 中国台湾培养天才残疾儿童和非残疾儿童的多元智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6.3 探索中心,DISCOVER项目和The Prism of Learning Model 7.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培养创造性思维:西方途径与东方问题 1.简介 2.定义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 2.1 创造性思维是一项必要的生活技能 2.2 创造性思维是致力于产生新颖实用想法的理性过程 2.3 创造性思维由认知技能、元认知技能和情感技能组成 2.4 创造性思维反映了创造力的多面向本质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2.5 创造性思维并不罕见且能通过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学习 2.6 内化CPS:成为变革管理的领导者 3.在东方培养创造性思维:一些观察结果和问题 3.1 我们的个人经历 3.2 在东方培养创造力:一些研究发现 3.3 东方创造力思维总结:一种潜在偏见 4.培养创造性行为的原则 4.1 原则一:重获创造力 4.2 原则二:跟随心灵,享受生活 4.3 原则三:胸怀大志 4.4 原则四:抛开怀疑 4.5 原则五:不仅要努力,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5.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封底 ..更多
推荐图书
@37℃女人
蠡湖吹雪著
新华出版社
“231”的情怀
王晓川编著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正德)袁州府志校注
鄢文龙,欧阳文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
“CUPL正能量”人物访谈活动报道合集 Ⅲ
黄瑞宇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不益惩肃之理”的法理解析
陈江著
法律出版社
“创青春”创课十讲
团中央学校部等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